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量达.2亿斤,比上年增加.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为粮食安全夯实根基。
粮食生产受气候影响颇深,调整原有的播种节奏,成为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策略。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小麦玉米专家指导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印发《年黄淮海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技术意见》,指出夏玉米适期晚收增粒重、冬小麦适期晚播育壮苗。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晚播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和加剧,怎样采取积极措施,保障晚播小麦的品质和产量,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小麦晚播已成普遍现象
今年9月,农业农村部小麦玉米专家指导组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印发《年黄淮海夏玉米冬小麦“双晚”技术意见》,旨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升粮食产量。
冬小麦为何要适期晚播?其实,晚播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甚至部分地区推广此类技术已长达十几年。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小麦主要产区之一。该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条件适宜。适期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合理吸收自然光热资源,是实现全苗、壮苗,夺取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适当的时机播种对小麦生长至关重要。播种过早,麦苗生长发育快,冬前长势过旺,植株养分消耗过多,分蘖节积累糖分减少,抗寒力弱,容易遭受冻害,还容易感染病害。播种过晚,由于温度低,出苗及生长缓慢,幼苗细弱,分蘖少甚至无分蘖,成熟期也会略偏晚从而造成减产。
计算小麦适播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气象条件——积温(一段时间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当土壤墒情适宜时,小麦种子从播种到萌芽一般需要50℃的积温。在正常情况下,冬小麦形成壮苗所需冬前积温在℃至℃。按照常年积温计算,能达到这个积温的播种日期就是适播期。
各地根据当地的气温条件和不同的小麦品种特性来确定小麦适播期。在传统种植中,北部冬麦区秋分播种为适期;黄淮冬麦区秋分至寒露初为适期。一般冬性品种可适当早播,半冬性、偏春性品种依次晚播。此外,还要考虑土壤质地、肥力等栽培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今年又是一个小麦“晚播年”。“今年冬小麦播种期整体上较常年推迟了5天左右。”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常旭虹说。
张得民是河南省濮阳县胡庄镇张寨村的冬小麦种植大户,以前他播种小麦比较早。年,冬小麦播下去后旺长,来年遭遇倒春寒,冻死了许多麦苗。“从年秋季开始,我的小麦适当晚播了!”天气的变化,使张得民转变了种植策略。
张得民表示,当地冬小麦常规播种时间是10月10日前后,而今年他播种冬小麦的时间是10月21日至11月15日。从这几年晚播种植的经验来看,适当晚播的小麦可以规避一些病害,产量比较高;同时,上茬种植的玉米也晚收20天,单产也能提高许多。
河南省濮阳市农林科学院工作人员在试验田里播种冬小麦摄影:王彦娜
类似的故事正在我国的小麦田里频繁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极端高温、洪涝灾害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亦造成冲击。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晚播已成气候。
赵金城的小麦晚播源于一次“半亩韭菜的意外”。赵金城是山东省齐河县华店镇后拐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种粮大户。年秋季,赵金城在自己的小麦地里种了半亩韭菜,待韭菜收完一茬后,这半亩地晚于往常播期十七八天才播种了小麦。没想到这晚播的半亩冬小麦生长竟然很好,没有病害,千粒重也明显增加了。
“从那以后,我的冬小麦就一直晚播。病害明显减少,像茎基腐病、纹枯病基本没有了。”赵金城说,伴随着冬小麦的晚播,他的玉米也比常规收获时间晚。生长后期,玉米多灌浆一天,亩产就能增加10斤左右。
把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twfh.com/xmzl/14848.html